8月14日至16日,第四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言语-语言-听力中心主办。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兼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春波主任医师、范青副主任医师,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丁红卫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吴梦玥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张扬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刘畅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彭刚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秦鹏民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陈霏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冯望舒博士,同济大学杨小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蒋晓鸣教授,索诺瓦集团中国区创新中心总监管晶晶博士等专家作主旨发言。来自国内外近140名学者、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8月14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常务副院长常辉致辞,他代表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对参会嘉宾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在语言认知、语言病理、及语言智能方面的研究发展和最新动向。
随后,张扬教授、丁红卫教授、范青副主任医师、管晶晶博士和杨小虎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张扬教授做题为“Mechanisms of neural commitment and plasticity in speech processing”的主题报告,张扬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变化,通过对多个研究实验的讲解,张扬教授指出社会认知机制可促进语言学习和加工过程中的大脑可塑性,并强调了用多方面的研究方法来促进对这些社会认知机制的了解。张扬教授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用脑成像的方法来帮助听众认识语言结构在神经和认知系统中如何呈现、不同的人群有什么样的特性、哪些因素导致了他们语言处理加工方面的问题、对大脑进行的测量方法是否更加准确和客观、不同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制约的、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诊断和治疗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丁红卫教授做题为“交大外院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国内外合作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特点和邀请的各位专家嘉宾,概述了团队研究的总体框架,并与大家分享了团队在过去的一年中在语音学跨学科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国内外的合作研究。丁红卫教授强调,团队发扬语言智能与语言病理的特色,以培养学生为己任,在二语语音习得、儿童听力障碍及精神障碍人群的语音韵律心理认知方面、以及面向人工智能语音韵律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期待未来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范青副主任医师做题为“语言学相关指标在精神分裂症康复研究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范青医生指出言语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言语产生和言语认知的异常,言语产生异常主要表现为语音中的韵律特征异常,言语认知异常包括语音感知异常和语义理解异常。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等手段研究与精神分裂症言语异常相关的脑功能机制,发现了精神分裂症的言语功能损伤可能与大脑多个脑区部位或成分受损有关。最后,范青医生进一步强调,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语言学指标可被应用于相关认知矫正、预后评估、复发预警等方面,今后将进一步开展语言学相关指标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研究和应用。
管晶晶博士做题为“听力健康测试的开发: 基于听觉言语加工机制的考虑”,管晶晶博士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听力健康问题,比如各类型的听力损失,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中枢听处理障碍,耳鸣等等,并围绕这几种常见的听力问题阐述了各个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传统的临床诊断测试。通过四个临床实例,管晶晶博士讲解了如何选择听力测试工具来帮助我们诊断不同类别的听力健康问题。管晶晶博士在报告中重点讨论了基于听觉言语加工机制,如何客观评价传统的临床测试、以及如何开发新的测试工具,以适应未来网络医疗的发展。
杨小虎教授做题为“言语-语言-听力科学:外语人的新天地”的主题报告,杨小虎教授从宏观的层面探讨了外语界研究者对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的关注和探索,讲解了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阐述了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概况。杨教授分析了二语/外语学习研究与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的重要联系,介绍了外语界近年来在各类特殊人群言语障碍机理探索中的进展与成就,并指出外语人若能把个人研究特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对中国言语-语言-听力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最后,杨教授强调,言语-语言-听力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外语人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言语-听力科学在国内的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学界应共同助力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并积极展开跨学科人才的吸收与培养,鼓励中文、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学生攻读应用语言学学位。
8月15日,研讨会在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党委书记丁剑致辞中拉开序幕。丁剑首先对来自世界各地参会者在酷暑时节参与此次前沿学术探讨表示欢迎,并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汇报指导,同时对丁红卫教授团队连续四年组织研讨会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肯定。
李春波教授、刘畅副教授、彭刚教授、管晶晶博士和吴梦玥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主旨演讲。
李春波教授做题为“数字心理健康”的主题报告,综述了数字生活背景下,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展开心理健康促进和相关服务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可进行心理状态的实时检测、追踪及干预;第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聊天机器人与其它新兴网络或数字技术的应用,利用诸如移动应用程序、计算机以及结合虚拟现实等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个体化心理健康宣教和促进。李春波教授还通过几个近期的研宄为例进行分析讨论了在数字心理健康相关进展中,语言学在其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针对华南师范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等学者提出的有关抑郁症识别、抑郁症大脑机制、聊天机器人情感信息检测技术、精神分裂症分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生动的答疑。
刘畅副教授做题为“语音感知的行为测试方法以及第二语言语音音位感知的探索”的主题报告。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语音感知的行为测试的方法,比如极限法、恒定刺激法以及如何选择语音材料和背景噪音,信噪比等等实验参数。第二部分刘畅副教授主要介绍近年来他所在的实验室和其他合作实验室关于第语言音位感知的研宄工作,包括语音位感知个体差异性、声学和音位线索的加工以及如何通过感知训练来提高二语音位感知的能力等内容。此外,刘畅对来自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先进所、华南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学者关于中文母语者对F2感知、SPL、Temporal Resolution、Adaptive Procedure测SRT等语音测试方法和语音感知实验技术细节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解答。
彭刚教授做题为“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错位加工”的主题报告,综述了关于声调语言母语者的失乐症研究成果。尤其是其中的声调失认症患者,在声调加工上存在不足,但并无研究显示这部分被试存在语言障碍。彭刚教授研究小组认为这意味着声调和音段的加工有可能是分离的,并可以利用皮层脑电图发现位于大脑听觉皮层不同位置的电极对语音特征的选择性活动模式,彭教授的研究团队最近的脑电研宄也表明元音和声调的感知在脑电成分和加工时间窗的差异, 表明声调和元音的可分离性。
吴梦玥博士做题为“类人认知的多模态信息处理”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在类脑认知和人机交互框架下的多媒体融合及处理,聚焦于听觉认知角度,融合多通道信号及多模态领域,帮助计算机实现类人感知和多模态认知推理。通过引入专家知识,使得机器可以在专业领域有近乎专家能力,主要聚焦在精神健康方面,如抑郁情绪、认知功能自动诊断和分析。此外,传统听觉信息多关注语音信息,在环境音频方面工作仍需推进,报告同时介绍了主讲人团队几项融合环境音频的研宄工作。吴梦玥博士随后对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和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等参会者有关DeepMoji和BERT等类人认知模型在句子编码和非文本特征提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悉心的回答。
8月15日下午,参会学员做展示。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刘紫铭展示了题为"言语发展正常和之后儿童的语言形成:自发和诱导文本语料研究"的报告。西安外国语大学参会学员张琰龙进行了题为"陕南方言者日语[n]与[r]的感知混同与加工机制"的研究展示。学员和专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8月16日,秦鹏民教授、蒋晓鸣教授、陈霏教授和冯望舒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
秦鹏民教授做题为“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的主题报告,分享了课题组关于名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介绍听话人自己名字诱发的特异性脑电波性、参与名字加工的特异性脑区以及名字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自我相关刺激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自己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并为名字在精神疾病领域的潜在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蒋晓鸣教授做题为《说话者认知情态的嗓音表征和跨文化解码机制》的主题报告,从嗓音的跨文化感知特点和内外族群嗓音加工神经机制的差异,揭示不同的文化/语言经验如何影响听话者从说话者人认知情态线索(如说话者的怀疑和确信)中进行解码,并讨论这些新的发现对基于说话者的嗓音表达和社会感知模型的意义。
陈霏教授做了题为“识别退化语音及其在听损研究中的仿真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基于声码器(Vocoder)的语音合成模型和应用该模型来研究语音信号携带的包络信息、相位、动态范围等特征对于言语识别的影响,并介绍其在电子耳、声电双模态等研究中的仿真应用。
冯望舒博士做了题为“Understanding particularized and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s theory-of-mind necessary?”的主题报告,讨论了理解特殊和一般会话含义是否需要心智理论相关的推断过程。利用fMRI和tDSC等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理解特殊会话含义的时候需要心智理论相关的推断过程。
在专家报告结束后的学员分享环节中,华南师范大学的周华莉同学做了题为“人工耳蜗的声信号处理和言语感知”的报告。北京语言大学的刘雨佳同学进行了题为“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礼貌语音感知研究”的报告。嘉宾及来自言语语言听力中心的老师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参会人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建议。
在学员感言环节,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孟庆林老师、同济大学的钱莉绚老师和王婷老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琰龙老师、江苏科技大学张辉老师、中科院先进研究所的续敏同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师生纷纷发表感言。学员们表示,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大家切实体会到语音学,语言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对社会有着重大的贡献,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各位专家和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开拓了眼界,也使大家对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
最后,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陶庆副院长做了闭幕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参会人员的热情表示感谢,也对丁红卫教授及以林苡同学为主的学生会务团队,以及言语语言听力中心老师吴芙芸、黄爱军、汪玉霞、刘兴华、李菲、周岸勤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并期待本研讨会今后也能继续作为语言学科交叉研究的交流平台,助力语言学科交叉的发展。
图片:崔健、崔欣、王辉、黎绮桃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 旧版网站